全面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政务服务事项1125个。
实行数字乡村不仅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还能够培养乡村人才,为乡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中国,数字乡村的概念已引起广泛关注。
智慧种植,坐在办公室刷刷手机,就能对蔬菜、花卉的长势了如指掌。传统乡村治理面临信息不畅通、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数字乡村可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深入实施数字乡村行动过程中,在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需避免盲目跟风和一刀切的做法,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数字发展战略。
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建立起乡村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因此,实现乡村振兴,数字技术不能缺位,要做到点金有数。开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营造安心发展、顺心办事、舒心生活的营商环境。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跨过1500亿元大关。转变主要依靠上级支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政策机遇,主动上项目、拓融资、优服务,推动重点产业破题破局。今年,5 大产业集群总产值有望达到2500亿元,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2028年力争5个千亿级产业均达到10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兴发展之业。
当前的昭通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未来的昭通必将成为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最好的州(市)之一综合交通发展最好的州(市)之一壮大资源经济最好的州(市)之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州(市)之一人力资源开发最好的州(市)之一大美昭通,未来可期。引进落地了投资205亿元的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110亿元的旗滨光伏玻璃项目,一期项目有望年底建成投产,上海友升年产20万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等下游项目即将开工,探索出了一条龙头带动、上下游配套、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突出务工人员、三类对象、避险搬迁对象、失地群众、易地搬迁对象五大群体,聚焦增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五大任务,以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去年,全市民生资金支出占比达82.4%,教育医疗、养老保障、就业增收成为最安心、最放心、最舒心、最贴心的民生幸福,去年,全市民生资金支出占比达82.4%。做特城的文章,让发展的品质提起来。统筹推进五城共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两大重点,加快推进四大改造,今年实施300公里市政管网、38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75个老旧小区、4089套棚户区改造建设,推进G247鲁甸至大关、G352昭阳至鲁甸快捷大通道项目建设,启动昭鲁中心城区十大公园改造,持续推进古城改造保护提升,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是市委、市政府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产城融合、促进增收的路线图,是开发开放、跨越赶超的总抓手,是实现在全省总量靠前、人均居中位势之变的先手棋。
坚持规划引领。昭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产业、人口及各类资源要素向昭鲁中心城市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昭鲁区域协调联动、优势互补、一体推进、加快发展,昭通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7.76万人,鲁甸、镇雄、大关、永善、水富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坚持把增收作为头等大事,聚焦185.07万脱贫人口,突出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千方百计促增收、稳增收、保增收。致力打造两山理论典范。
聚焦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目标,坚持把截污治水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加快补齐两污短板,统筹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流域内17个乡镇两污设施全覆盖,干流88个排污口完成分类治理73个,改造卫生户厕18万座。苹果飘香 资料图最让人自豪的是,昭通奋力拼搏、干中求进,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昭通坚持聚焦政策提效力,聚焦投资增动力,聚焦工业强内力,聚焦服务添活力,经济发展不断向上向好。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成以竹产业基地为主的经济林果142万亩,创建一村一品专业镇8个、专业村36个,投资120亿元的中国贵酒·赤水源产业科技示范园即将开工,一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加快实施,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最靓底色。全国安置贫困人口最多的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有近40%的搬迁群众拥有了私家车,私家车拥有量是搬迁之初的十倍。
聚焦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最重要的路径,严格限制四高项目落地,狠下决心关闭煤矿23座、砂石料场116个、规模养殖场18家,实施易地搬迁群众3.61万人。坚持以道路为基、铁路为骨、港口为节、航空为翼,打造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用发展思维认识发展中的困难,用发展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强化产业思维和工业思维,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9.8%、占比42.5%,工业投资增长45.9%、占比27.1%,投资动能正由过去主要依靠房地产、大水电、综合交通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产业投资拉动转变。坚持一月一排查、一月一调度,做到学生一个不辍、救助一个不落、安居一户不漏、饮水一户不缺,全市三类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71.32%。按照做大昭鲁中心城市、做强镇雄副中心城市、做优县城、做特集镇、做美村庄总体思路,科学编制规划,构建全域覆盖、相互衔接、配套联动的规划体系,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梯次有序、疏密有致、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加快提升产业和人口等城市发展要素集聚力。
加快推动客货枢纽一体化发展,引导带动各种运输方式设施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全面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清晰、衔接便捷、运转高效的一核两极四中心综合交通大枢纽。全力推动10个专项行动和10大示范工程,启动大关天星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相融合。
竹海带富了一方百姓,全市竹子种植规模达到603万亩,成为老百姓的绿色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近年来,昭通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扛牢扛实源头责任,整合投入52.43亿元资金,全面抓实六大行动,全力推进保护治理。
昭通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当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昭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 产业化才能创造财富,城镇化才能集聚财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共享财富。成功打造云中乐谷坝上花海等一批农旅融合先导工程,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闯出了一条让沉睡的砖头变资源、农民当上CEO的乡村振兴之路。
朱提文化是云南三大文化之一,现有昭通古城、龙氏家祠、威信扎西红色小镇、扎西会议旧址、豆沙古镇等重要历史文化古迹,充满着厚重的人文魅力。今年6月,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在昭通召开,充分肯定了昭通促进增收的经验做法。聚焦补网,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强化协同治理。
昭通的产业特别是工业长期依靠电烟煤拉动,体量小、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实行全链条招商、全周期服务,以好环境引进金凤凰,成功引进贵酒集团、上海友升、硅深加工等一大批企业和项目,招商洼地逐步成为发展高地。
致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立发展之柱。
昭通的产业发展之路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破发展之困。昭通市镇雄县松林村资料图最让人踏实的是,昭通以人为本、增进福祉,民生保障取得新进步教育更贴心。
目前,全市23.09万名三类对象已动态消除风险16.45万名。同时,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水源工程加速成网、骨干电网加密推进、通信网络加力提速、能源物流加快建设,形成有效支撑昭通发展、更好服务全省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到100%,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1%,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迈出新步伐。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聚焦项目这个最大的支撑,发挥园区这个最强的载体,强化招商这个最大的变量,优化环境这个最硬的保障,电好基础,支撑起了云电东送的重要保障,昭通送电量规模全省第一。
转发展之路。同时,昭字号品牌农业加快打造,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围绕一山、一城、一址、一江谋划的10大文旅项目深入推进,现代文旅产业发展态势喜人,昭通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最让人乐道的是,昭通争创一流、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服务效率快起来。坚持试点先行,建成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彝良县云中苗寨建设运营模式,被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赞誉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范、全国衔接乡村振兴的示范。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推动城乡社区协同治理从体制构建向体系构建转变。近年来,昭通坚持建设大交通、夯实大基础、促进大发展,跑出了综合交通建设的加速度,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万山沟壑变成了高速纵横,建成综合交通大枢纽。